后备母猪的概念,主要有三种不一样的描述。
(1)指从出生到初情启动阶段的种用母猪,又称繁殖的准备期。
(2)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也称之为青年母猪。
(3)指第一次断奶之前的母猪。与基础母猪一起,组成猪场的母猪全部群体。
本文后备母猪的概念,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
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胎龄结构分布科学合理,对于猪场正常的生产流程、良好的生产成绩,猪群的生物安全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培育的质量,持续影响到终生的繁殖性能,整个种猪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子代的生产性能。因此,后备母猪管理的质量,是养殖场生产效益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后备母猪的引种管理
有繁殖要求的规模化养猪场,每年需要从原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或引进二元,或引进纯种后备母猪,来补充自然更新和淘汰母猪,以保证猪场正常的生产运行。然而,没有科学的引种管理,种猪生产性能将不能达到预期,还可能因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巨大损失。
1 种源管理
1.1 引种计划
规模繁殖猪场每年都需要更新母猪群,一般比例在30%~40%之间。新建和扩建的猪场,则应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安排引种计划。为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应尽量减少引种次数和种源场。同一品种的后备母猪,最好从同一种猪场引种。
1.2 品种选择
以出售仔猪为主的种猪场,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的品种。如加系、法系或丹系,这些品系的母猪平均产仔数有13~14头。对于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应选择饲料转化率高,增重快和肥猪体型好的品种。美系或新美系是不错的选择。
1.3 引种场信息
(1)生物安全。详细了解引种场的资质、猪群健康状况、生产水平、市场口碑。引种场猪群非洲猪瘟、伪狂犬应为阴性,蓝耳病为阴性或毒株类型与本场相同。猪瘟、细小病毒、乙型脑炎、圆环病毒等都有合理的免疫。
(2)生产性能。查看系谱资料,询问种源场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了解种猪的生产性能,也便于引种后的饲养管理。同时,应从市场了解引种场售出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售后服务质量。
1.4 种猪选择
(1)体重确定。后备母猪最好选择50kg以前引种。有充裕的时间隔离、驯化、调节体况。
(2)日龄确定。详细了解每头猪准确的日龄,评估体重和大小是否与日龄相符,不应选择体重过低的猪。记录每头后备母猪的日龄、体重,作为今后种猪生产档案的原始资料。
(3)体型与体格。挑选骨骼发育好,腿、蹄、背、身躯健康,体躯深。发育不良、不均匀,或畸形,会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4)乳头和阴户。至少有13个有效乳头,阴户大小适中。后备母猪的奶头数,要跟该品种平均有效健仔数相当,或更多。阴户小的母猪,繁殖性能会比较差。
(5)外伤。不能有因咬尾、耳或腹侧的刮擦等外伤。
2 进场隔离
为避免引进的后备母猪,将其携带的病原传播给本场猪群,应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
2.1 隔离舍准备。
引种隔离舍最好距离猪场生产区1公里以上。如必须设置在生产区,应设在下风口位置。在引种之前,应清理清洗、消毒干燥好,并空置时间一周时间以上。
2.2 隔离时间。
为达到隔离的目的,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检疫,隔离的时间应不少于4周。
2.3 生物安全。
应由专人饲养隔离舍种猪,进出隔离猪舍,需严格消毒。同时,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不与其他猪舍混用。
2.4 健康管理。
进入隔离舍一周内,加强抗应激管理,适度营养与保健。后备母猪进场一周后,抽血样检测抗体,采样比例10%。
3 驯化适应
引进的后备母猪进入生产母猪群,必须充分接触场里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合理的免疫接种,使其在驯化期间产生高的抗体水平,并预留一定的康复期和排毒期,避免入群后在本场猪群内大量散毒,导致猪群爆发疾病。
3.1 强化免疫。
隔离4周,猪群健康水平稳定后,进入驯化适应期,逐步执行免疫程序。
3.2 健康管理。
每天对隔离舍种猪,进行仔细的健康检查。跟引种场保持沟通,同时也要跟本场健康猪比对。驯化结束前,体检后备母猪临床健康,采血检测合格,确保不影响本场猪群健康。对于蓝耳病阴性猪场,如做蓝耳病免疫,应确保排毒结束。
3.3 驯化适应时间。
为了引进种猪充分适应本场养殖环境、病原环境,保证驯化和免疫效果、后备母猪康复良好,排毒检测符合本场生物安全要求,时间应不少于4周。
3.4 驯化步骤。
(1)唾液驯化。驯化初始,以麻绳或饲料袋等编织物,让40到60日龄保育猪啃咬30到60分钟,再放入引种隔离舍,让后备母猪啃咬,每天2次,连续一周。
(2)粪便驯化。唾液驯化结束后,使用产房低胎次(0-2胎)母猪粪便,用水稀释拌料饲养隔离舍的后备母猪,每天一次,连续一周。将低胎次母猪粪便放栏内,持续接触暴露1-4周。专人饲养,专用的用具,不与其他猪舍混用。
(3)混群驯化。种猪群经粪便驯化,健康稳定之后,进行混群驯化。将本场低胎次淘汰母猪与隔离舍后备母猪混群饲养,1头母猪对5-6头后备母猪,持续2到4周。
3.5 效果评估。
(1)体温评估。每天测量体温,若体温大于39.5℃。持续1-2天,体温恢复,说明驯化强度适中。体温完全正常,说明需要增加驯化强度。反之,需要降低,减少驯化频次或数量。
(2)病例评估。5%左右后备母猪有临床发病症状,但能用抗生素治疗,说明驯化强度适中。病例过少,症状过轻,需要增加驯化强度。反之,则应降低驯化强度。
(3)抗体评估。采血检测猪瘟,伪狂犬,蓝耳等疾病的抗体抗原。蓝耳阴性场接种蓝耳疫苗的,还应检测确保不排毒。
只有经过评估,确保引进的后备母猪和本场猪群都安全,才可进入生产母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