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变形杆菌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是一种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为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急性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感染后可使耐过动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还会引起人类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造成人类食物中毒,已经成为人畜共患疫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奇异变形杆菌的特性、猪奇异变形杆菌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规模化猪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借鉴。
关键词:猪奇异变形杆菌病;临床症状;诊断及防制
近年来,由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感染呈现日益增长趋势,导致许多猪场不断爆发流行,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平时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同时,由于其还可以引起人类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造成人类食物中毒。因此,对这种人畜共患疫病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1 病原与流行病学
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是人和动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变形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莫根变形杆菌、雷极变形杆菌和无恒变形杆菌,其中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PM)是致病性较为严重的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体表、黏膜及消化道,其产生的毒素可引起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PM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引起发病。
猪奇异变形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变形杆菌属,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有鞭毛,变形杆菌呈明显的多形性,有球形和丝状形,为周身鞭毛菌,运动活泼。该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形成以菌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形的层层波状菌苔。在培养基中添加 0.1%石碳酸或 0.4%硼酸,可以抑制其扩散生长,形成一般的单个菌落。在 ss平板上可以形成圆形、扁薄、半透明的菌落。培养物有特殊臭味,在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近年来,在我国猪、鸡和犊牛中均有奇异变形杆菌病发病报道,特别是在猪群中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由于该菌为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急性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感染后可使耐过动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以引起人类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造成人类食物中毒,应引起高度重视。
2.1 临床症状。猪感染该病后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喘、腹泻、呕吐为特征。发病初期食欲废绝,皮肤苍白,被毛粗乱,体温升高,呕吐,腹泻,水样粪便中有黏液,具有腐败臭味。继而咳嗽气喘,呼吸加快,当体温升高至41℃以上时,病猪呼吸急促,呈犬坐状腹式呼吸,张口伸舌;大多数病猪四肢乏力,步态不稳,腹部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颈下与腹下发绀;重症者鼻孔可流出泡沫样黏液,严重的可发生败血症而造成死亡。
2.2 病理变化。病死猪肺部明显肿胀,触之坚实,肺的尖叶与心叶弥漫性出血,隔叶有出血斑块,气管和支气管内充以大量白色泡沫样黏液,肺与心包有的与胸膜粘连。肺门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横切面湿润,呈大理石样变。胃黏膜溃疡,易脱落,胃底部充血、出血。空肠与回肠黏膜有微量出血和溃疡,肠壁增生、肿胀,肠内容物呈灰黄色或黄绿色,附有黏液,且具有特殊气味,小肠黏膜弥慢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2.3 病理组织学变化。取病死猪的肺与肠等组织,用 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肺细支气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其黏膜上皮坏死、脱落。黏膜下层血管充血,并有多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单核吞噬细胞浸润,肺泡壁充血,肺泡内有渗出的细胞,与单核吞噬白细胞形成含铁血黄素。肝淤血,肝细胞变性。小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血管充血,有单核吞噬细胞、嗜酸中性白细胞、酸性 白细胞浸润,肠绒毛和肠腺杯状细胞明显扩大。肺门淋巴结、淋巴小结数量增多,明显扩大,淋巴窦内皮活化,有较多的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结内血管充血。肾小球血管内皮轻度增生,肾小管上皮颗粒变性或坏死,肾小管腔内有尿圆柱。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与鉴定。分离细菌可用病猪的胃、小肠、盲肠内容物及结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肺脏及肺门淋巴结等。采集病猪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和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将接种的鲜血琼脂平板放置于37℃下培养 24h后,可见由细菌接种点向周围迁徙性扩散生长的灰色平铺菌落,且以接种点为中心形成水波纹状圆心圈,覆盖整个平板上。另外,血平板变黑,散发出特殊的腐败性臭味。普通肉汤培养基于 37℃下培养 24h后呈均匀混浊样,并有气泡产生。培养物经革兰氏染色,观察均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不等但较为一致,无芽孢和荚膜。分离的细菌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中,没有粉红色菌落形成。
3.2 生化鉴定。将分离的细菌按照猪奇异变形杆菌的生化特性进行生化试验,应与该菌的生化特性相符合。
3.3 动物致病性试验。取已培养 24 h的肉汤培养物按照0.2ml/只的剂量腹腔注射试验组小白鼠4只;对照组 4只小白鼠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2mE/只。试验组小白鼠在接种肉汤培养物后 24~48h期间相继出现腹泻症状,并陆续全部死亡。对照组小白鼠没有异常表现。取死亡小白鼠的肝脏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中,于 37℃下培养 24h后可见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有迁徙性扩散的灰色平铺菌落。取该灰色平铺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并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大小不等的杆菌。对照组的小白鼠的肝脏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中,37℃恒温箱培养 24h后没有观察到任何菌落。
3.4 分子生物学检测。林红乐等针对编码奇异变形杆菌脲酶调节子的基因序列设计 2条 PCR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 225bp,结果发现 PCR检测 PM的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一致,PCR方法较传统培养方法更加快捷,在 4h内即可完成扩增反应,PCR方法敏感度可达 30cfu/ml。苏良等也针对奇异变形杆菌脲酶调节子编码基因特异性序列的 6个位点设计 4条 LAMP引物,建立一种检测奇异变形杆菌快速且特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AMP)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特异性与普通 PCR相同,但其敏感性比普通 PCR高10倍,且检测速度更快,在 60min内即可完成扩增反应。
4 综合防制措施
猪变形杆菌作为仅次于沙门氏菌的致病菌,近年来引发的畜禽感染事件屡见不鲜,了解变形杆菌的特征,对于兽医临床分离鉴定与正确诊断、合理应用抗生素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针对性强化饲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加强饲养管理。预防该病首先必须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改善饲养管理,对环境、饲料、饮水供应等的管理应严格加强,改善猪舍的卫生条件,特别注意防寒和通风,降低饲养密度,保持圈舍干燥。在各阶段尽量实行全进全出,以便猪舍在全部猪出栏后彻底消毒。
4.2 药物治疗。临床实践表明,猪变形杆菌极易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证明,奇异变形杆菌对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耐药率为 100%,对二代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51.9%,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 73.7%,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0%。因此在确诊该病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如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复方阿莫西林等)进行治疗。同时,对有严重脱水的仔猪,则需要加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溶液。为预防该病的再次发生,养殖场可在饲料中有计划地分批交替添加敏感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致病菌感染。
5 小结及讨论
变形杆菌虽然是一种不常见的肠杆菌,但近年来由本菌引起的感染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猪、鸡鸭和犊牛养殖中,感染后可使耐过动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猪感染该病后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喘、腹泻、呕吐为特征,严重的可发生败血症而造成死亡。由于变形杆菌具有强大的变异性和耐药性,在平时预防和治疗中,需要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猪场平时应加强消毒,注意清洁卫生,实行全进全出;同时鉴于本菌可人畜共患,需严密防范生产人员的原发或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