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特殊的气候特征决定了某些疾病易发、多发。特别是非洲猪瘟(ASF)、流行性感冒(SI)、口蹄疫(FMD)、流行性腹泻(PED)、蓝耳病(PRR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和支原体肺炎(MPS)等疫病易发、多发,且往往伴有圆环病毒(PCV2)等病原混合感染,从而影响养猪业高质量和高效发展。以下疫病防控方案中,不再赘述常规生物安全措施、常规免疫程序、常规保健方案和常规饲养管理措施,也不再赘述发病后隔离、消毒措施和常规支持疗法,重点讲述预防保健要点和发病后药物选用。
一、SI
1.预防: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和温度过低是本病主要诱发因素,猪群抵抗力下降是引发本病的根本。因此,加强环境控制是主要预防措施,加强饲料营养、饲料中添加“芪贞增免颗粒”和/或“茵栀解毒颗粒”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是主要保健措施。
2.治疗:饲料中添加“芪板青颗粒”或“七清败毒颗粒”+“复方阿莫西林”(重症者同时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氟尼辛葡甲胺”,饮水中添加“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阿莫西林”+“氟尼辛葡甲胺”。
二、ASF
1.预防:通过检测或现场调查及时发现传染源,通过隔离和消毒等方式控制传染源;通过加强人流、车流、物流、猪流和媒介的控制,降低环境中病毒载量、切断传播途径;通过营养调控、环境控制、中药保健等措施提高猪群感染阈值。特别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加强隔离区、中转区、粪污处理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核心区的分区管理;加强环境检测预警;关注消毒的有效性;仔细观察猪群的饮食、精神、生长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2.控制:一旦发现有疑似阳性病例,及时果断精准剔除、静默生产、强化消毒、减少交叉污染、控制传播、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三、仔猪病毒性腹泻
1.预防:母猪健康度低和舍内温度低湿度高是主要诱发因素,主要预防措施是提高母猪健康度,提高舍温降低湿度,避免贼风,母猪和仔猪饮用温水,产房和产床彻底清洗、消毒、干燥、一周后再转猪;引种或售猪环节加强对运输工具的消毒;母猪产前14天至分娩后7天,饲料中添加“七清败毒颗粒”+“茵栀解毒颗粒”。
2.治疗:母猪产前14天至分娩后7天,饲料中添加“芪板青颗粒”或“七清败毒颗粒”+“芪贞增免颗粒”+ “茵栀解毒颗粒”,发病猪饮水中添加碱性金属离子缓冲液,中大猪饲料中添加“石榴皮止泻散”或“五苓散”,猪栏地板上覆盖干粉消毒剂,饮水使用温水,加强保温。
四、FMD
1.预防:选择抗原含量高、血清型多、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匹配性高的疫苗,科学免疫程序,科学疫苗储藏运输使用,免疫密度达到100%;控制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引种或售猪环节加强对运输工具的消毒。
2.治疗: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芪贞增免颗粒”+“阿莫西林”+“氟尼辛葡甲胺”;猪栏地板上覆盖干粉消毒剂,人员通道铺撒生石灰;饮水使用温水,饮水中添加碱性金属离子缓冲液或复合有机酸;提高舍内温度、降低舍内湿度;使用过氧乙酸或复合有机酸带猪消毒,但要控制湿度。
五、PRRS
1.预防:后备猪做好检疫、隔离、驯化;重胎母猪、断奶仔猪、环境或生产应激前后使用“七清败毒颗粒”或“芪板青颗粒”+“茵栀解毒颗粒”+“替米考星”或“泰万菌素”保健;使用灭活疫苗或母猪空胎期使用蓝耳病减毒活疫苗免疫。通风不良猪舍脂多糖(LPS)浓度极高,强化PRRSV感染的呼吸道症状,因此,环境控制对预防PRRS同样重要。
2.治疗: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七清败毒颗粒”或“芪板青颗粒”+“替米考星”或“泰万菌素” +“氟尼辛葡甲胺”,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病重者肌注“头孢噻呋钠”+“氟尼辛葡甲胺”。
六、PRDC
1.预防:本病是多病原、不良环境和不当饲养管理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力、果断淘汰残弱猪等综合措施。
2.治疗:针对不同病原感染和不同临床症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总体思路是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芪板青颗粒”或“七清败毒颗粒”+“清肺散”或“桔百颗粒”或“麻杏石甘散”+“替米考星”或“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病重者肌注“恩诺沙星”或/和“磺胺间甲氧嘧啶”+“氟尼辛葡甲胺”。
七、APP
1.预防:舍内温度低、空气不流通、猪群密度高是本病主要环境诱因,猪群感染伪狂犬病最易继发本病,本病通常称之为猪伪狂犬病的指示病或影子病。因此,预防本病的要点是做好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控制好猪舍内环境。
2.治疗: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饮水中添加“芪板青颗粒”或/和“清肺散”+“替米考星”或“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病重者肌注“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
八、MPS
1.预防:选择优质“肺炎支原体疫苗”并在10日龄内(最好7日龄内)完成第一次免疫、间隔14天加强免疫一次。同时,控制密度和适度通风。
2.治疗: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或“泰万菌素”或“替米考星”加“麻杏石甘散”或“清肺散”,病重者肌注“恩诺沙星”+“氟尼辛葡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