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7610云顶yd7610云顶首页 - yd7610云顶欢迎您

yd7610云顶首页 - yd7610云顶欢迎您

仔猪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

2023-04-30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常见于动物肠道内的革兰氏阳性棒状细菌,其产生的α、β(12)毒素是引起新生1周龄内仔猪腹泻(仔猪红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3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以血性下痢和小肠后半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变化为特征。该病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易反复、死亡率高、覆盖地域广等特点,同群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超70%对养猪业生产危害极大。

1  病原毒素类型与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常见于动物肠道内的革兰氏阳性厌氧孢子形成的棒状细菌,该菌虽然是肠道内长期定植的正常菌群之一,但是环境中的毒力菌株进入动物肠道后能够取代肠道内定植的常在产气荚膜梭菌,或者转移携带编码毒素基因的质粒至常在菌株,将常在菌株转变成潜在的肠道致病菌。

研究发现,产气荚膜梭菌能够产生多种致病性毒素。根据其产生的毒素类型组合可分为ABCDEFG7种类型。目前在该菌中已经鉴定出了PlcCpbEtxIapCpeNetBCpb2LamPfo等至少20个编码毒素与毒素酶的基因,这些毒素具有强大的侵袭能力,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

产气荚膜梭菌的传播介质包括饲料、污水、土壤以及腐烂的植物、人和动物的创口等部位的污物,患病动物和人的粪便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在一些受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养殖场,可以从新鲜粪便样品、笼具、垫料、饮用水、靴子、排风扇和苍蝇等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存在于母猪粪便中少量的产气荚膜梭菌经口进入新生仔猪肠道后,可快速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造成仔猪腹泻。因此,切断产气荚膜梭菌的传播路径非常重要。

2  综合防控与治疗措施

产气荚膜梭菌的传播介质甚多,猪场一旦感染该病,不仅根治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大降低生产效益。因此,在当今限抗禁抗令之下,防治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仔猪腹泻病,仍需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在控制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优化饲料配方、确保肠道健康、培育抗性猪品种或品系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范。

2.1  加强日常消毒,确保生物安全

产气荚膜梭菌的传播介质很多,在一些受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猪场,可以从新鲜粪便、笼具、垫料、饮水、靴子等部位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特别是存在于母猪粪便中的少量产气荚膜梭菌经口进入新生仔猪肠道后,可快速生长,形成优势菌群,引起仔猪腹泻。因此,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要将封闭式生产管理和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

比如,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货物等随意进入;生产人员进入场区须更换工作服和鞋帽,并定向流动,不准串舍;平时做好场区、猪舍、用具及环境的日常消毒,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尿和污物,并彻底进行无害化处理,特别是要加强产前产后产房和保育舍的清洗和消毒,以控制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确保生物安全。

2.2  接种对应疫苗,减少或禁止抗生素使用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实,在减抗和禁抗的时代背景下,疫苗接种是目前防治仔猪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性腹泻的最有效措施,目前有关疫苗预防仔猪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性腹泻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可以根据病原毒素类型而选择对应的疫苗,按照程序预防接种。

同时,由于抗生素可通过吸收进入肠道,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导致肠道正常菌群比例失衡,其中对该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会大量繁殖,成为肠道优势菌群。大量试验证实,抗生素的使用对产气荚膜梭菌繁殖和产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诱发仔猪产气荚膜梭菌性腹泻病的发生,因此,在饲养和治疗环节,均应减少或禁止抗生素的使用。

2.3  供给生物发酵饲料,调节胃肠道pH

研究发现,提高胃内pH的抗酸药是造成产气荚膜梭菌相关性腹泻的诱发因素。在体外培养中,pH6.5-7.5是产气荚膜梭菌生长和α、β1、β2、ε毒素产生的最佳pH条件,可推测导致胃肠道pH升高的影响因素都可能是促进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定植、生长和产毒,最终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

因此,全程饲喂生物发酵饲料(如播恩双酸TTT教槽料、SFF哺乳母猪料),能够调节胃肠道pH值,维持肠道健康,减少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

2.4  调整饲料配方,适当增加蛋氨酸减少甘氨酸

饲料营养不均衡,会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引起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研究发现,一些可引起胃肠道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酸性黏蛋白富集的因素或可中和肠道蛋白酶的物质均可成为促进产气荚膜梭菌病暴发的因素。如动物实验显示,富含蛋白的饲料可导致动物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丰度增高,而蛋氨酸可降低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而甘氨酸可增加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提高动物死亡率。由此可见,蛋白种类和来源对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提示可以利用通过改变饲料蛋白来控制产气荚膜梭菌腹泻病的发生。

2.5  饲喂微生态制剂、益生素调控

微生态制剂通过竞争利用营养物质、降低环境pH或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不同益生菌株对产气荚膜梭菌抑制作用活性不同,如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可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酵母不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但抑制产气荚膜梭菌产毒。动物实验发现,有益菌经口饲喂小猪,可在肠道内定植,有效降低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定植数量。体外实验也发现,乳酸杆菌与产气荚膜梭菌共培养,可通过改变培养液pH降低β2毒素的表达量。

益生素主要是一些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它们能够选择性地促进结肠内无害细菌的生长和活性,直接影响宿主,顺利地改变结肠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而促进肠道的总体健康。这些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能够被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发酵,变成可降低肠道内pH的短链脂肪酸,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

2.6  对症选用敏感药物防治

实践证明,常用抗生素如那西肽、恩拉霉素、氨苄青霉素、杆菌肽锌等药物对仔猪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性腹泻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但在治疗中应控制用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如在饲料中添加那西肽可有效抑制仔猪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繁殖,最适添加量为2.510mg/kg体重;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等电解多维,可以改善肠道有益菌环境,提高抗病力;此外,对症采用强心补液疗法,如对大群仔猪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让其自由饮用,也可内服葡萄糖甘氨酸电解质溶液,以缓解腹泻脱水和酸中毒以及继发感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