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饲料质量无可靠保证,导致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导致仔猪流行性腹泻呈高发多发态势,严重威胁养猪业的正常发展。在临床诊治工作中,只有正确鉴别病因,做到有的放矢,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控效果。
1 病原与防控失败原因分析
仔猪流行性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典型的多发疾病之一,常会导致饲料报酬降低,生长发育停滞,成活率下降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交叉混合感染,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治起来比较棘手。其主要病因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与霉菌毒素感染,而在饲养管理不善、营养因子缺乏以及气候突变等多种应激情况下更易发生。
仔猪发生腹泻后,必须正确分析,准确鉴别病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善管理、免疫预防和药物治疗等措施,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在临床上,因为病因不明、随意用药、方法不当等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甚至失败的事例很多。据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病因不明,措施不当
引起猪发生腹泻有多种原因,但是一些猪场花了很大精力和成本,采取多种免疫和治疗方案都没有效果,最终却发现是因为低温导致仔猪腹泻,改变环境后,腹泻马上就停止了。
1.2 多重病因,单一方案
在临床上大多数仔猪腹泻存在混合感染趋向,如果只针对一种病因,采取治疗方案,会导致其他因素造成的腹泻得不到有效控制。比如一些猪场发生流行性腹泻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次爆发腹泻症状,原有方案却不再有效,送实验室检测才发现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病毒同时存在。
1.3 操作不当,疫苗无效
近年来,仔猪腹泻病发生较多,特别是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等相关疫苗需求量较大,难免存在鱼目混珠和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一方面,一些猪场热衷于选择低价产品,导致免疫后抗原效价不高;另一方面,虽然选用的是正规产品,却不能正确注射后海穴,免疫剂量不足或未做到3次加强免疫,最终还是发病了。
另外,有些猪场采用返饲方法,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发病。比如病情复杂的猪容易散播其他病原,不宜选择;病死小猪的胃肠内活病毒数量少,不宜选择。因此,返饲之前需要对猪群进行病原检测、分析,取病料要选刚出现呕吐或腹泻的活体小猪,而且每个小猪返饲母猪不超过5头,才能获得相应效果。
1.4 注重腹泻症状治疗,却忽视补液强体
腹泻的主要危害是迅速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妨碍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严重的代谢障碍,引起脱水、缺氧、酸中毒,因此在腹泻病防治过程中,根据情况及时补液强体,对于病猪康复非常重要。
2 综合性预防措施
近年来,由于多种病毒、细菌导致的混合感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加之有些猪场饲养管理水平低,自配饲料质量无保证,免疫抑制因素增多,导致仔猪流行性腹泻在规模化猪场发生严重,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2.1 加强饲养管理,优化生产生活环境
坚持封闭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止交叉传染。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加强通风换气,保证猪舍清洁干燥和温度适宜,是成功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基础;尤其是在寒冷季节,给猪群创造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到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保育舍或保育箱局部温度不低于27℃,并避免穿堂风或“贼风”,可明显减少腹泻病的发生及引起的仔猪死亡。
产后7天内是护理的重中之重,应尽量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和感染因素。一是要认真做好栏舍和母猪躯体的卫生工作;二是做好仔猪的补铁;三是做好个别食欲不好母猪的护理工作;四是做好剪牙、断尾、阉割等手术;五是做好仔猪的调栏和调教工作。
2.2 强化基础免疫,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目前常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每年秋冬季节全群接种。一般断奶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每头注射1个剂量,生产母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未断奶仔猪每头注射2个剂量。经产母猪一般在9—10月间间隔3周免疫两次,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再加强免疫一次;断奶仔猪在断奶后10天-15天接种。接种部位以后海穴为好。
同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并结合本场实际,定期实施猪链球菌病、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轮状病毒病等常见猪病的计划免疫,以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2.3 坚持日常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经常对猪舍、环境、用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尤其对产房要交替使用广谱消毒药(如复方戊二醛、优绿环净、百毒杀等)严格消毒。要求舍外至少每周消毒1次,产房母猪产前3天和产后3天饮水消毒;分娩舍要加强空栏单元清洗消毒,对保温板及栏舍彻底消毒,进入产房的猪只进行带体消毒。
2.4 提供优质饲料,确保营养均衡、饮水清洁
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饲料原料不合格或玉米霉变严重,已成为该病发生的一大诱因,因此,必须注意选择合格饲料和原料(如生物发酵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全面,严禁饲喂霉变饲料,日常要给猪群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
2.5 坚持保健预防,增强猪群的抗病力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不断遭受腹泻之苦的猪场,母猪的生产水平大多也较差,且经常发生乳房炎、子宫炎等产科疾病,因此坚持对猪群进行保健预防,确保母猪生殖健康,保证母乳的正常供应,尽早使仔猪吃足初乳,对于预防病毒性腹泻至关重要。根据笔者临床诊疗实践,推荐以下保健预防方案:
2.5.1 每年冬春时节,母猪群添加肠泰和绿益态,可发挥较好的预防效果。肠泰为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果寡糖),用量1000克/吨饲料或500克/吨水,连用10天左右,主要用于调节肠道微生态,预防腹泻;绿益态为功能性添加剂(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必需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等),用量1000克/吨饲料或500克/吨水,连用10左右,可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抗应激,改善肠道功能,预防病毒性疾病,并控制死胎、弱仔,提高产仔成活率,促进母仔健壮。
2.5.2..母猪产后在饲料中添加万乳康和并可清,可有效预防母猪产后感染,促进子宫复原,增加泌乳,保证乳汁质量,并通过母乳防治仔猪腹泻病。万乳康(主要成分:黄芪、益母草、淫羊藿等)、并可清(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甘草酸、党参、白术、桑白皮、葶苈子、紫苏子等),用量均为1000克/吨饲料,连用5~7天。
2.5.3 新生仔猪于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注康特康三针保健全面预防。康特康(主要成分:长效土霉素),用量分别为0.25、0.5、1毫升。
2.5.4 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0.2毫升,同时饮用绿益态,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防止因断奶发生营养应激、饲料应激和环境应激而诱发腹泻病。
3 对症治疗方案
针对群体性腹泻,以抑制病毒、清肠制酵、收敛止泻、补液强心为治疗原则,以缓解饥饿、脱水和酸中毒以及继发感染,同时还要注意调整消化道菌群和调理胃肠道功能。
3.1 隔离病猪,防止传播
当猪群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猪,并对猪舍环境、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饲槽洗涮干净,对垫草、剩料、粪便等污物彻底清理消毒;对尚未发病的猪应适当减少喂料,增加饮水量。
3.2 清肠制酵,收敛止泻
为抑制病菌繁殖,使肠道内产生厌氧环境,应使用鱼石脂、大蒜酊等药物,尽快清除胃肠道内的病菌毒素,同时配合使用肠道抗菌药物和少量收敛剂以及肠道功能调节剂,如菲利平+立克常安+肠泰。菲利平(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等)用量1000克/吨饲料,连用7-10天;立克常安(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蒙脱石及特殊载体),用量800克/吨水,每天集中饮用,连用3天,控制后500克/吨水,再用1周;肠泰用量2000克/吨饲料,连用7-10天。
3.3 及时补液,防止脱水
对大群猪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让其自由饮用,也可内服葡萄糖甘氨酸电解质溶液,没有饮食欲的实施人工灌服,以补充水分、糖分和电解质,恢复病机体环境平衡,最大限度地缓减饥饿、脱水和体重减轻以及酸中毒。
3.4 控制病情,防止继发感染
对重症感染猪,可在服用补液盐+肠泰的基础上,分别肌注“新仔痢金方+全康+黄芪多糖”,同时口服香葛止痢散。新仔痢金方(主要成分:黄连等)用量0.2毫升/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全康(主要成分:金银花、黄芪、连翘等)用量0.2毫升/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30%黄芪多糖注射液用量0.2毫升/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5天;香葛止痢散(主要成分:藿香、葛根、板蓝根、地丁等)用量2-4克/头次,每天1次,连用3-5天。为提高机体抗病力,缓解应激,调节肠道功能,使病猪尽快恢复饮食欲,无论大群或个例,均可较长时期饮服绿益态和黄芪多糖。